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十一五”期間,國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19.06%,國內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2.45%、14.29%,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
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兩項指標究竟減排了多少,各地完成情況如何?從1月上旬起,環保部派出21路核查工作組奔赴各地核查2010年各地的減排情況。這些被稱為“擠水分、挑毛病”的工作小組是如何工作的,核查出的數據能夠保證真實嗎?本報記者隨核查組在北京、天津進行了采訪,記錄了核查的片段。
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核算中考慮了CPI上漲因素
天津。不大的會議室,桌上堆滿了記載數據的文件夾,電腦前,幾位工作人員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不斷計算,反復推敲。
“這個增量他們考慮了CPI上漲因素,所以和我們計算的二氧化硫數據有2000噸的差異。”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干部李莉對正在督陣的中心主任熊躍輝介紹說。“核算辦法里說可以考慮CPI上漲的因素,你們再比對下,看看這個差異能不能對得上。”交代完,熊躍輝轉過頭,詢問大氣核算小組的專家紀立國:“這邊電廠的脫硫數據怎么樣?”“脫硫效率不錯,鉛封的情況我們去現場看看。”
埋在數據堆里,容易讓人倦怠,尤其要在幾天之內消化大量的數據,還要從中找出問題,的確不是容易的事。污染減排與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緊密相關,隨著經濟強勁復蘇,能源消耗持續上升,再加上西南地區特大干旱等因素的影響,去年上半年一些地區新增量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去年下半年,一些地方針對節能減排形勢,出臺了預警調控方案,采取了檢修、輪休、限產、停產、限電或以排放量定發電量等措施,新增排放量又出現減少。一漲一消,使得新增量的核查變得更為復雜。如何保障核查出的數據真實有效,給國內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核查組的擔子很重。
在京津兩地的核查過程中,記者親眼見到了核查組每位成員的認真與緊張。重點數據一個不落下,還要從數據里挑毛病,找出核查的現場點。
薊縣污水處理廠居然常年“處理”干凈水
按照環保部對核查組的要求,重點減排企業要基本走到。在天津,嚴寒的一月中下旬,核查組兵分兩路,一路看“水”,一路看“氣”???/span>“水”基本上就是核查污水處理廠,看“氣”就是核查火電廠脫硫。記者隨看“水”小組來到了天津薊縣污水處理廠。
“咱們為什么選這家企業?”核查組成員、負責監測工作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王軍霞問李莉。
“我們出來看的企業都是在臺賬數據上發現有問題的。”走進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天津薊縣污水處理廠,李莉小聲地對記者說。記者問:“這家的問題在哪?”李莉說:“上半年被通報過,一會兒你看看就知道了。”
謝絕了進會議室聽匯報,熊躍輝主任帶隊直接走進了這家污水廠的中控室。在線監測的數據顯示,這家污水廠的常年進水COD平均值在100毫克/升左右,有的進水口數據只有70毫克/升??吹竭@些數據,熊躍輝皺起了眉頭。
“一般的生活污水COD濃度怎么也在300左右,這么低的數據,按照報表,你們每天處理污水1.2萬噸,就像是摻了清水,也就是說,實際上你們只從城區收集了6000多噸水。”熊躍輝不留情面。
“我們也一直在找原因,附近有個水庫,有滲漏,可能是因為這個,COD值才這么低。”薊縣環保局總工程師賈戰說。
“那為什么不徹底查查?”熊躍輝說。這樣的一個污水處理廠,一年就要2000萬到3000萬的運行費,處理“清水”每年就花掉七八百萬做無用功,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錢花在找問題上。
“這么低的進水COD值,菌種都得餓死了。”王軍霞告訴記者,用于處理污水的**在COD濃度為300—400之間發揮的作用*大,污水的處理效果也*好。“這樣低濃度的水收進來,他們有時候真得往里面加大糞才好處理。”
熊躍輝要求陪同檢查的薊縣政府辦公室的同志一定要向縣委縣政府通報此事,切實把問題解決??h辦的同志表示,這個工作已經列入縣里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將作為重點問題加以解決。他將向政府再次通報核查組的意見。
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處理?對減排量怎么計算?熊躍輝告訴記者,核查重要一點就是“核數”,找到有問題的數據,統計出現的頻次,按照核算方法對減排量扣減,*終得到真實、不打折扣的數據。
“這就是擠水分,不是企業、地方報上來多少就是多少了。”熊躍輝說。